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7的文章

第4週 / 20171003 / 莊尚文講師演講心得 / B10630003 / 林怡嘉

(一)演講內容   這次的主題是腦波產品設計,是配合著現今新興的腦波相關科技所發想的設計,腦波是人們腦細胞活動時所形成的波動,而科技的進步使我們觀測到這些波動。而近年來許多公司也致力發展相關的產品,上課中講師提到了需多例子,例如情緒感應貓耳、自動記錄心動時刻的錄影裝置、腦波控制的飛行器,顯示了腦波無限的可能與潛力。另外也有對應著腦波而開發出的電腦遊戲,可以藉感應專注力或放鬆程度來控制,設計了像哈利波特騎掃帚、巫師魔杖對決等等的遊戲,並在課堂上展示,給大家體驗。 (二)個人心得   我覺得這次的課程非常有趣, 腦波這個東西幾年前只存在科幻電影小說與人們的想像中,我對於現今相關技術的發展雖時有耳聞,但心裡一直抱持著懷疑的態度,而這堂課中,透過講師的說明與展示,我才驚訝於人們對腦波的掌握,沒想到是真的可以偵測到情緒。令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遊戲體驗了,第一次親眼看到用一個小小的裝置裝在頭上,便可以在遊戲中看到腦波的表現,我看了其實非常想體驗,因此我認為腦波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東西。

第4週 / 20171024 / 莊尚文講師演講心得 / B10610142 / 林芷歆

( 一 )  演講 內 容 這次的主題跟前三週的很不相同,是以看不到的「腦波」來做發想的腦波商品設計,他舉了很多已上架的腦波產品,如日本的腦波相機等,並提出了現今世代對腦波的研究與重視,舉凡出很多我們熟悉的品牌其實都有參與腦波商品研究,其中像Uniqlo,facebook公司......,像電影「阿凡達」也早在幾年前隱喻出腦波的發展可能,講師在最後讓我們體驗哈力波特的腦波遊戲,也提到了跨領域合作,遊戲程式可能是由資工系負責,而我們設計系負責角色及美術設定。 ( 二 )  個人心得 看不到的腦波能被偵測出來做成生活中的各種運用真的很酷,感覺也被披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像是uniqlo的用腦波幫你找出適合的衣服,幫了像自己這種「有選擇障礙」的人很大的忙,不過往另一頭去思考,腦波被偵測出來,心情毫不保留的被大家知道,這真的是最好的嗎?像講師還有提到,日後非常有可能可以運用腦波打字,傳達訊息,雖然對某些用途(如植物人來說)確實是一大福祉,現今也是個講求效率的時代,但是會不會腦波研究越趨發達,日後人與人便會減少親自聯繫接觸的溫度,越來越冷漠疏離呢?我覺得腦波研究是一個往後值得探討其運用及平衡的大課題!

第4週 / 20171020 / 莊尚文講師演講心得 / B10530225 / 李佑芸

(一)演講內容   這次演講的主題為「腦波產品設計」,腦波是人體產生生物電的曲線圖,可以利用它觀測到人的意識或情緒。講師介紹,在2011年時有日本公司開發出了腦波產品,外觀就像貓耳朵一樣,耳朵的角度會隨著使用人的心情產生上揚、下垂等變化。接著提到其實在早期人們便對腦波有了大膽的設想,如2009年拍攝的阿凡達就是以此為主題。而隨著現在科技日新月盛,大家開始探討、開發和腦波有關的產品,像不靠手、只用腦袋操作的VR實境遊戲,或是用腦波傳達腦海文字的程式等,都是現在科技業者熱烈研究的主題。 (二)個人心得   在演講結束後王韋堯老師有提到,目前能透過腦波偵測到人的喜怒哀樂,那未來能不能靠腦波偵測人對美的感受?   我對這個想法很有興趣,因為我之前是全國技能競賽的選手,比賽評分大致分為主、客觀兩種。我所比的職類客觀評分比重較重,作品多以工具測量,數據就擺在那裡,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但在設計、服務相關職類多以裁判感受去評分,選手和教練們多少會質疑是否有偏頗問題。像這種國際性的比賽,大家愈來愈講求公平公正,所以我想,要是能開發出探測人的感覺、或是了解人腦內的想法的機器,或許能讓選手、教練們對比賽的結果更加信服吧。

第4週 / 20171020 / 莊尚文講師演講心得 / B10310140 / 張琨維

(一)演講內容 莊尚文講師在演講中提到腦波設計,現在科技的進步非常的迅速,腦波的儀器也慢慢地開發 好像是在日本發明的一個機器,但是後來發現好像腦波也要經過訓練,不過我認為這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當科技的進步連帶影響人類,腦波經由訓練,或許人類本體也會一步一步的進步,也在課堂的最後,也體驗到這項科技的發行。 (二)個人心得 以前我總認為科技發展到一個地步總會開始瓶頸,不是科技上的研發而是功能上或外觀上,但是這次聽到腦波設計這個議題讓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以前總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居然慢慢地發生了,雖然說科技越來越便利,換個思考人類的一些感官可能也慢慢退步,沒有古代人那麼敏銳,我想這是一體兩面的關係吧。

繳交心得報告期限_2017/10/20 (五)

各位同學: 設計概論第一階段課程已結束, 請同學於2017/10/20 (五) 前, 繳交所有心得報告。 有問題請E-MAIL給助教 劉怡寧 angelar594610@gmail.com

第4週 / 20171016 / 莊尚文講師演講心得 / B10610126 / 李怡萱

一、演講內容   這次的主題為「腦波商品設計」,光從名稱聽起來帶點幻想、科幻的氣氛,但其實已經有許多利用“腦波控制”的相關產品陸續誕生且流於市面上,像是日 本NEUROWEAR的腦波感應貓耳能隨使用者心情擺動,又或是UNIQULO的UMOOD,依據檢測使用者的腦波而挑選出最適合使用者的穿搭。在 美國,IBM BLUEMIX推出用腦波控制機器人,而 台灣也有研發出利用腦波來下圍棋的發明出現,還有各式各樣帶有不同功能的腦波控制,不管是遊戲、運輸用的無人機都顯示出了現代科技的進步飛速,也許再過不久的未來就不僅是觸控聲控,更是腦波控制的時代了! 二、演講心得   在聽課堂上的演講前不久我就有從網路上獲得關於腦波商品的資訊過,就算真的親眼看到實際的商品還是讓我有些不真實感。科技的進步速度太快有時也會帶來些災害,當腦波控制的技術完全成熟時,除了便利的生活用品之外,勢必也會連帶著許多武器或是衍生出新的犯罪方式,這讓我在對新事物感到興奮之餘,還有些恐懼。然而並能不因為僅僅一小部分的危害可能就放棄掉這個充滿潛能的新科技,再過不久的未來會以怎樣的姿態迎接著大眾 ,這就得看我們的努力了。

第4週 / 20171003 / 莊尚文講師演講心得 / B10610122 / 鄭安安

( 一 ) 演講內容 我們可以靠著文字、表情、動作來傳遞我們的情緒和想說的話,但如果有一天我們能直接讀到每個人腦中的想法,會怎麼樣? 這一次莊尚文講師帶給了我一個完全未知的領域:腦波商品設計 日本一家公司研發出的貓耳髮箍,戴在頭上,竟然能跟著情緒的變化擺動,就像真實的貓咪一樣 ; 還有能測出腦波的照相裝置,在心情達到高亢時,會自動照相紀錄眼前的景象,顯現出是什麼讓使用者有興奮的情緒。日本大型的一家衣服製造商場公司ユニクロ也有了運用腦波的裝置,測出消費者喜歡哪種樣式的衣服,既方便又有趣。 還有許多像是不需要動手直接運用腦波就能下線上的圍棋、靠專注力的強弱度控制玩具跑車的移動,甚至連無人機都能用腦波來控制。 在澳洲的大學中還研究出一樣「電擊頭盔」,以微小的電量對大腦放出電波,讓使用者能提升記憶力。 在美國有一名工程師發明出了以星際大戰為原型的機器人,不用遙控器,而是烤著腦波控制他的一切動作,真的非常的有趣。 其實在聽這堂課之前,我對「腦波商品」是一點概念都沒有,甚至連毛皮都不懂,但經過了這次的講座,彷彿踏進了一個全新的領域,第一次了解到了「腦波商品」這個類型的產品。 ( 二 ) 個人心得 聽完了整個精彩的演講後,有一件非常震憾我的事情:以後竟然有可能直接運用腦波打字,是甚至是傳遞訊息! 但知道以後有點讓我害怕甚至是毛骨悚然,感覺像是沒了隱私,全身赤裸裸的。現代隨著時間,科技日新月異,越來越發達,帶給人們更多的方便和愉悅,但卻使得每個人的隱私卻越來越少。我想這項產品近年就會出現在市面上了,不論之後使用者覺得好或不好、評價如何,對「腦波商品」都是一大的進步,對現在的社會也都是一項嶄新的突破,等到那時候,再來試試吧。

第4週 / 20171003 / 莊尚文講師演講心得 / B10610115 / 李佳諭

(一)演講內容 許多科幻電影中都曾出現用意識去控制載具等情節 , 這些看似不可能在現實中發生的事 , 其實早已在高科技的輔助下悄悄展開 , 漸趨快速地侵入你我的生活中 。 「腦波」能運用於各種商業領域,藉由大腦不同的區域負責不同的功能,我們可以透過測量腦波以感知由大腦所傳達出的訊息及命令。講師舉了許多國內外的實例,如腦波感應貓耳朵、相機自動記錄、挑選合適衣服等,新穎的想法及設計帶來高度的便利性。 腦波的應用仍有許多未被開發的領域 ,未來必定能夠研發出更具便利性的商品,但人類在邁向高科技高省力的同時,仍應對人工智慧所潛藏的危機保持警戒。 (二)個人心得 這次的演講內容很吸引我 , 畢竟是個從未接觸過的領域 ,就如同把小時候天馬行空的幻想都變成真實,展示在我面前那樣的震撼 ! 這樣的衝擊不禁讓我開始想像更多過去的不可能,能否有天在我手裡成為可能。 但此同時,腦波的相關研究仍困惑著我,究竟,當這樣的科技被廣泛地、甚至氾濫地運用時,會衍生出的結果或問題,人類是否能夠招架?

第四週 / 20171003 / 莊尚文講師演講心得 / B10610146 / 陳韋霖

( 一 )   演講內容      現在科技的進步飛快,腦波儀器也再慢慢研發,像是貓兒腦波偵測器,是由日本發明的一個機器,雖然說使用者願不願意戴在身上又是一回事,但是它會跟著腦波送出的訊號做出動 作,例如說是看到開心的事物,或是悲傷的事情。在腦波機器出現後慢慢的也出現更多衍生物,像是腦波遊戲,可以根據人的專注度,或是放鬆的程度來達成遊戲通關,不知道在未來之後會不會有可以作出運用腦波,就可以交換彼此的意見與想法的機器,有機會也可以到國際大樓來看看他們的產品。 ( 二 )   個人心得     腦波的機器真的是科技上的突破,不用動手,只要用想的就能玩遊戲,或者是運用機器就人讓意見彼此交換,可是研發到最後會不會有隱私的問題,雖然說再考問犯人的時候很好用,但有沒有顧慮到未來可以戴上機器就可以讀出一般人的思考,如果被有心人事拿來使用的話會不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 腦波雖說是科技展新的實驗,卻也要考慮的人權隱私方面的許多問題。

第四週 / 20171003 / 莊尚文講師演講心得 / B10610133 / 游若妍

( 一 )   演講內容        為了搭上向大眾的橋樑,我們必須結合各領域。 這次的主題是無形的腦波,利用腦波與現代科技結合,我覺得這次演講的內容比較偏向打開我們的視野,不把商業設計歸類在平面廣告或是包裝,而是結合日新月異的新科技。講師介紹了很多例子,比如說日本neurowear公司的貓耳朵,引起很多商品進而結合腦波,把大腦的神秘以及奧妙直接視覺化,用耳朵直接傳遞情感。另一種像英國The Place公司的google眼鏡腦波儀、台灣神念科技Neurosky腦波耳機等等,都是把現代人的小習慣加上腦波控制儀器的新設計,都讓我耳目一新。 ( 二 )   個人心得 在聽這次演講途中我不停想到先前看youtube上有一系列的測謊影片,當中的人就是帶著一個簡易是腦波儀,配合手機app,問一個問題後就看到手機的畫面跳出偵測後給出一個真假畫的百分比,同樣也是利用人在說謊話產生的腦波去辨別,我想到了另一個是之前看過科博館的腦波念力比賽,雙方帶著腦波儀,瞪著眼前類似平衡感的東西,只要專注度高的那方就會傾倒。原來腦波產品早就問世了,只是我先前一直沒有去關注這些,但這就像種子一般,在那天聽演講便悄悄發了芽。 我覺得那天老師提到的跨界合作就像是國外公司一樣,每個人有著不同的專精然後互相合作,可以激盪出更多不同元素更精彩更吸引人的產品,這次讓我很開眼界,我先前一直覺得科技這種篇理性的東西不大盒商業設計牽扯,那應該偏向互動設計,原來設計本一家。

第4週 / 20171009 / 莊尚文講師演講心得 / B10630344 / 潘怡秀

( 一 ) 演講內容   這次的主題十分特別,開頭莊尚文講師的簡報便清楚的寫著 「 腦波商品設計 」,但即使看到標題,我還是不明白這到底會是甚麼樣的內容。   首先講師帶我們約略了解一下大腦的運作以及一些腦波的基本名詞,人腦 24 小時都處於放電狀態,直到人死亡,大腦才會停止放電,而很多能夠測量腦波的產品都會利用前額葉的區域來進行測量。然後講師介紹很多腦波的產品,例如日本 NEUROWEAR 的貓耳朵、腦波相機 Neurocam 、 UNIQLO 的 UMOOD 、美國 FACEBOOK 的 NEURALINK…… 等等,這些產品給人一種很新潮、高科技的意象,並且帶給人們更便捷的生活。   科技日新月異,隨著時代不斷的推進,也會有許多新穎的東西興起,而要如何在千變萬化的環境中適應並且應用所學為自己創造機會,是我們未來必須面對的課題。   ( 二 ) 個人心得   今天聽的演講讓我大開眼界,原來現今的科技已如此先進,令人不免期待那些科幻電影及小說描寫的畫面能夠在不久的將來以自己的雙眼看見。而今天介紹的產品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 UMOOD ,它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藉由每個人的喜好、個性,從上千件的單品中,挑選出最適合的服裝,省下在一推商品中挑選的時間,甚至比網路購物更省時。   這也讓我思考,設計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在生活中充斥著許許多多問題,例如挑選商品十分費時,除此之外必定還有許多可以藉由設計改善的問題,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或者還沒想出來罷了,若能夠解決這些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就能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第四週/20171003/莊尚文講師演講心得/B10610137/潘慧耘

 (一)   演講內容 這次講師講到腦波設計,提到腦波設計就像電腦與大腦的連結一樣。因為大腦24小時從未停止放電,所以由機械接受電波並產生一連串的反應。這種看似新穎的設計其實已經被開發多年了,從日本Neuro wear到Facebook旗下的公司Building 8,各國都在研發與腦波相關的產品。其實就連台灣的神念科技也在著手進行開發 。其實腦波設計的運用可以非常的廣泛,從由腦波幫你選衣服、下圍棋、用腦波玩VR到可以像用念力般控制機器人移動,這些研發讓人類的技術更上一層。講師也提到部分人會擔心未來人腦會不會也被電腦取代,也跟我們提到有公司開發出半機械式的AI,與大腦連接上讓人腦操控電腦。也說到關於腦波設計,除了output外也能input,也就是透過微小的電流刺激大腦訓練大腦能力。最後也讓我們體驗腦波設計的一款遊戲。 (二)     個人心得 一般說到腦波我通常只會想到搞笑電視節目裡的測謊機,讓人們戴上大大的頭盔還連了幾條線。但聽到這次演講後,我對腦波更加認識,也對腦波設計感到非常驚訝。這種看似很機械、電子的東西,沒想到其實與設計大有相關,它可以與很多事物相互連結。甚至未來可以把心裡所想的變成一段影片或是以畫呈現,但可能造成思想被他人窺探或是許多行業被此取代。腦波設計充滿著廣大的可能性,也充滿著各種危險。但很明顯的人已經朝著以大腦為主的發展了,思想成為人人最重要的東西。因為人人的想法不同,這種獨特性不禁讓我想把腦波與情節遊戲結合,不僅僅的只是以放鬆或專注的腦波來控制,更可以依照人類各種情緒所發出的腦波來控制角色,使遊戲內的情節走向更加多元更不一樣。

第4週 / 20171003 / 莊尚文講師演講心得 / B10610145 / 王靖蓉

( 一 )   演講內容        這周演講的主題比較特別,要接紹腦波商品的設計。講師先是舉了好幾個電影作為引導,如阿凡達、腦波遊戲等等,說明人類對這塊未開發的領域充滿幻想和期待,經過科技不斷的進步和努力嘗試之下,也漸漸的開發出很多有關腦波的新功能,像是日本曾經流行一時的「電波貓耳」、把腦波與商業推銷做結合的「UNIQLO腦波測量」,甚至連FACEBOOK都研發出了能夠用腦波打字的功能,講師為我們講解了腦波商品市場的無限可能性。       除了介紹很多日新月異的科技產品外,講師也提到這些腦波產品有許多都是台灣研發出來的設計,千萬不要小看自家的技術程度,也期許將來我們能再為這塊市場帶來不一樣的新風貌,講師在最後讓我們嘗試了用腦波控制的遊戲,經過感測頭腦不同區塊所發出的能量可以感應到大腦正在處於甚麼情緒,思考甚麼,藉由這樣的機制可以使用腦波操控,對我們來說是新奇又特別的體驗。 ( 二 )   個人心得       科技的進步固然讓人欣喜,但是我認為他並非完全是一件好事,就像這周的主題:腦波感應,他能夠讓不方便講話的人輕鬆傳遞訊息、能夠讓人們不用辛苦打字,但是隨著科技進步速度太快,我想很多社會制度和大眾應該都還沒有準備好,當FACEBOOK宣布他們已經掌握腦波對話技術時,大部分的反應不是「好厲害」,而是「好可怕」,儘管FACEBOOK公司一直強調腦波打字系統只會輸入大腦準備說出的話,大部分人仍不太能接受。這顯然反映出了面對腦波新科技時代,人們都還沒準備好。       我相信在將來,腦波的應用會遠比我們想像中多廣泛,但這他也是一個雙面刃,同時帶來了許多未知的問題和危險,而我認為讓這些嶄新的產品為大眾接受,是設計師與工程師共同的挑戰。

第4週 / 20171003 / 莊尚文講師演講心得 / B10610111 / 鄭怡瑄

(一)演講內容 這次演講的 主題是 「腦波商業 設計」,講師 先透過 《 阿凡達 》、 《 腦波遊戲 》讓我們初步了解早已有電影在做腦波這方面的議題。後來用影片介紹了許多公司開發的商品,例如:日本NEUROWEAR的貓耳、UNIQULO的UMOOD、Facebook的building 8部門等等,而在台灣也有使用腦波科技相關的圍棋、無人機、遙控車產品。 最後結束前講師讓同學們上台實際用腦波玩了遊戲,讓大家體驗這項科技,另外也鼓勵大家可以往這方面研究、發展。 (二)個人心得 在看到 「腦波 」這個主題的當下我想到的是前陣子很常在YouTube上看到的測謊機影片,沒想到現在已經發展到連打字都可以用腦波了。雖然說很方便,但我感受到更多的是恐懼,若是未來腦波科技更發達,勢必要有相關的法律配套,否則方便的科技感覺會被濫用,造成人類自己的恐慌。另外,講師用一個商品一個影片介紹的方式還蠻棒的,看到會動的東西讓人感到更震撼,將遊戲帶到現場讓同學們可以體驗也讓這演講增加了趣味。

第4週 / 20171003 / 莊尚文講師演講心得 / B10610139 / 許妤瑄

(一)演講內容 首先講師播放了著名電影阿凡達的預告片,讓我們用最貼近生活的方式理解何謂「腦波設計」, 接著用理論的角度來告訴我們,大腦的每一步思考皆會產生電流,連情緒也是。 我們能藉由偵測這種電流,來得知人們腦中的想法。 接著講師舉了數個腦波商品的例子,像是能感知心情並揮動的貓耳朵、藉由心情指數決定拍攝的頭戴式腦波相機、 偵測腦波來得知內心喜好度,並藉此選擇衣物的設備等等。 講師也提到各大企業近年來都專注在腦波商品的開發,像是臉書就在研究如何開發腦波打字, 但這樣深透人內心想法的技術無論是否能達成,在人性議題上都將備受爭議。 Elon Musk預測AI將會導致第三世界大戰,而因此產生了人應結合機器的想法,這句話印證了腦波設計的存在, 機器將能表達人們的內心,最終人們本身就與機器難分難捨。 最後講師讓大家進行一個腦波設計的體驗活動,讓我們藉由戴上頭套式感知器而將腦波傳進電腦, 從而達到操控電腦中人物的效果。腦波設計能是一樣充滿爭議性的商品,能是一樣單純幫助人們了解自己的商品, 但它也能是一個可愛的小遊戲並且讓我們享受其中。 (二)個人心得 我非常喜歡這次的主題,雖然它充滿科學與未知性,但我覺得它就像我喜歡的魔法小說那樣, 能站在遠方用意念操控事物。這次的主題非常切中我心中的夢想:全息網遊, 是藉由程式寫出一個遊戲世界後並藉由腦波將人們的思考投射在內,並藉由思考來操控人物動作。 這個想法很接近虛擬實境,但自身不需要動作,而是單靠思考達成行動。 接觸了腦波設計後,我覺得我腦海中的夢想又更貼近現實一步。 但或許是因為最近看了Skhizein,一個關於精神分裂症的短片, 我不禁想腦波是否最該與醫學結合呢?像是藉由腦波讓植物人能傳遞心中所想, 或著讓深陷精神疾病的人們更能表現出自己的想法,又或著反面來看:讓醫生能更好理解病人的內心世界。 我認為腦波設計有它存在的必要性與迫切性,在特定時候它是不可或缺的,不僅是上述的醫學而已。 如果可以的話,它能否取代現今仍被廣泛使用的性向測驗,死板的問題真能判斷出我們渴望從事什麼嗎? 我們能不能藉由腦波,來更明瞭自己究竟「想做什麼」呢? 過去這個問題不被彰顯,但身處今世的我卻直觀感受到人們迷失在生活裡, 也可能是因為我常猶豫不決,無法辨明自己到底想擁有怎...

第4週 / 20171003 / 莊尚文講師演講心得 / B10610103 / 溫敏喻

  (一)    演講 內 容 人類的大腦 24 小時都在放電,在頭上安裝電極,便能量測到我們的腦波,又可因大腦不同部位所掌控的感知,進行各種範疇的應用。今天的主題,便是介紹利用人類的腦波所研發出的商品、技術。 講師以阿凡達這部經典電影作為開頭,讓我們對腦波的應用有初步的概念。接著,便開始介紹一連串的、由不同公司所開發的商品,例如:日本 Neurowear 的腦波感應貓耳以及搭配 iPhone 使用的 Neurocom 、 UNIQLO 的 UMOOD 系統、 Facebook 負責開發腦波溝通技術的部門 Building 8 、可用意念玩虛擬實境的 Neurable 、英國公司改良 Google 眼鏡腦波儀所開發的 MindRDR 、台灣神念科技 NeuroSky 的腦波遙控車 … 等。 講師也提到,腦波商品的外型目前普遍還在相當粗糙的階段,如何改良成賣相佳又兼顧功能性的設計,可以當作我們往後的課題。 (二)    個人心得 聽完這次的演講,感覺到我們的生活,與許多科幻電影所建構的世界觀更靠近了些。但也同時感到恐懼,畢竟每個人都需要自己的空間,那是不可被別人侵踏的神聖領域,倘若腦波的應用有一天到了無所不在的階段,我們可以輕易地觸及別人的想法,那是不是也意味著每個人心中最後的堡壘被徹底擊垮? 我們不滿於現狀,總是希冀著變得更加進步。然而,那真的是我們想要的生活嗎?物極必反,會不會有一天我們過去所定義的便利成為了不便,卻也回不去從前的日子呢?

第4週 / 20171003 / 莊尚文講師演講心得 / B10610109 / 李佳

(一)演講內容   這次的主題圍繞在科技上頭,尤其是正起飛沒多久也正是未來趨勢的腦波科技。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而人性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懶惰;生活裡各式發明好像都是為了方便我們似的,一個比一個更深得人心。而腦波科技,便是這類科技的巔峰。不像電視遙控器,還要按來按去,也不像手機鍵盤,得把輸入法換來換去,又或在商場挑衣服時,久久不能下定決心到底哪件適合自己,或是拍照時總是手殘,總是留不住最精彩的那一瞬間——這一切腦波都能幫你解決!它是大腦最原始最直接的反應,只要透過一個小小偵測器,便似讀心般馬上能知道你想要的是什麼。   這樣的科技,在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甚至能說,是一種必然趨勢。在跨領域合作發達的現在,觀察市場大趨勢已經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二)個人心得   看著上台的同學努力專注又努力放鬆,再看看投影螢幕上那有點虛無縹緲的數值條,不禁讓我暗忖:咦,原來人心也有這麼容易就被捉摸的一天嗎!   科技發展的速度有點出我意料之外,雖然這好像也是一種必然的現象。的確,腦波科技可以解決很多問題,為全人類帶來嶄新的世界,為生活開啟更便利的模式,實在令人嚮往。同時當然存在了一些倫理問題,不過這項科技,終究還是會被應用在未來,這是一定的。   當成就在一個領域達到頂點時,往往會向外與其他產業合作,打造更上一層樓的作品,這大概也是要我們多多關注當紅科技的原因之一。的確,打開視野,是必備的技能。

第4週 / 20171003 / 莊尚文講師演講心得 / B10630421 / 郭宇慧

(一)演講內容 阿凡達是一部廣為人知的電影,也是一個以腦波作為連結的作品,除了電影以外,社會上我們所熟悉的幾個品牌也都已經投入了腦波的相關研究。Uniqlo提出了umood計畫,幫助顧客找到最適合的穿搭;Facebook創立了神秘部門Building 8,研究如何用腦波打字,用皮膚聽見聲音,還有像是Tesla的老...

第4週 / 20171003 / 莊尚文講師演講心得 / B10610141 / 鍾秉紘

(一) 演講內容   講師這次利用了許多生活經驗上或是已開發的產品做為例子,幫助我們初步的了解「腦波」的運作方式跟利用性。   在一開始講師就有提到,當設計這件事情做到更高的層次時就必須「跨領域」的合作,舉凡一開始可以自由控制貓耳朵的產品到後面談無人機、機器人等等都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此我認為除了溝通能力以外,創意更是不可或缺的必備能力,常常科幻電影上的精密儀器,瞳孔辨識系統,在以往人們認為不可能的事情正逐步地發生在真實世界上。   然而,「看不見的東西就是真的不存在嗎?」這個問題也第一次在我腦中被思考,就好像腦波,甚至我們大腦每個區塊放射的訊息也都是截然不同的,若我們能偵測到大腦更多不同的區塊,我們就能更準確地得知大腦傳遞出來的訊息。 (二) 個人心得   這次的演講仍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看不見的東西就是真的不存在嗎?」   這個問題同時存在著感性以及理性的思考在裡面。就感性而言,中國文化裡頭月老的紅線,將原本不熟識的兩個人,繞了地球一大圈後相遇、分離、又再次連結,最後合而為一。 在許多古代神話裡存在著這種「看不見」的浪漫;就理性而言,像腦波、像是電流等等,世上有許多能量是我們看不見,卻無時無刻包圍著我們。   那會不會有一天,中風的人、四肢癱瘓的人,能夠利用這樣的微小能量,再次向所愛的人們傳達他是多麼地愛他,這件事情若在未來真的發生了,我想人類將會往幸福更邁進一小步吧!

第4週 / 20171003 / 莊尚文講師演講心得 / B10610131 / 曾紫瑄

(一)演講內容 在近幾年裡人類對腦波的研究已經越來越進步了,講師一開始提出許多以往已上市及未上市只處於研究階段的產品,例如日本的necomimi..等,也提出電影阿凡達中,男主角透過腦波轉移進入阿凡達的身體裡這種不可思議的劇情在未來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目前已有許多企業投入腦波研究於生活與遊戲中,也許在外來人類能透過腦波的傳達來控制生活周遭的事物。 最後講師邀請我們參與腦波小遊戲。 (二)心得 用腦波來傳達自己的想法,在平常人眼中看似不可能,但透過講師的解說我們了解目前已有許多關於腦波的產品上市,其中我覺得最酷的是日本發行的貓耳necomimi,其實在講師介紹之前我就有聽過這樣產品了,當時年紀還小以為這是靠超能力控制的,現在才知道原來是腦波。 在演講最後,我很開心能有機會被講師選到台上參與小遊戲,不過我的關卡是最難的,而且還要旣專心又放鬆,真的很難~結果我是唯一一個沒有過關的,不過能參與這樣的遊戲不管有沒有贏我都覺得很有意思,也對腦波認知有更進一步噁了解。

第4週 / 20171003 / 莊尚文講師演講心得 / B10610147 / 林奕芸

(一) 演講內容 以腦波商品設計作為出發,介紹一系列運用大腦的發明,先舉《阿凡達》、《腦波遊戲》等電影述說大腦與電腦聯合的可能性,再以世界各地的多樣商品如:日本UNIQLO的UMOOD、美國NEURALINK的人腦與Ai結合、英國THE PLACE提升Google眼鏡MindRDR的拍照功能等作為實例,而臺灣也以腦波為基礎策劃出圍棋、遙控車、無人機等商品,共舉出多達十幾項商品讓人深入了解其發展與可能,演講尾聲則讓學生實際以腦波進行《FOCUS POCUS》遊戲,增加參與感,也更容易理解腦波的真實運作。 (二) 個人心得 在此次演講前,我對於「腦波」一無所知,儘管看過許多電影,卻從未深入探討,講師以簡單易懂的說法精彩地講解腦波的運用,並相應舉出例子,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美國FACEBOOK的Building 8部門研發的利用腦波打字,儘管我認爲在使用上,手打仍舊比運用腦輕鬆方便,但對於部分行動有困難的人們,這會是個偉大的發明,他們或許無法說話,無法行動,一旦有了這項技術,溝通將不再是問題,能夠表達自己是何等令人歡喜,希望能藉由腦波的運作,幫助更多世上的人,讓這個世界的環境更加完善。 放鬆與專注的腦波是較容易偵測到的腦波,我們可以從講師讓我們體驗的小遊戲中發現,且人類的大腦很複雜,還有許多的腦波尚未研究,儘管如此,我心中仍一直有個疑慮,若人們未來過分依賴科技會如何?人與人的相處是必須的,不論科技如何進步,都不該忘記與人之間的溝通,時代進步固然令人欣喜,但若因此讓人們疏遠,就得不償失了,我們應待時時警惕,不要讓自己也成為科技下的冰冷機器。

第4週 / 20171003 / 莊尚文講師演講心得 / B10610140 / 張雅茜

(一)演講內容     首先以 2009 年的電影「阿凡達」及今年上映的「腦波遊戲」為整場演講拉開序幕,接著拋出問題-有位企業家提出 AI 有可能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若 AI 這麼厲害,那我們人類該怎麼辦?引導同學們了解現今學者研究腦波的重要性,並簡單介紹腦波的基本知識。   演講主要分享目前研究腦波的公司及其開發產品(如 Neurowear  的腦波感應貓耳朵 、 SIGGRAPH 2017 ),亦或是較廣為人知的企業 Google 、 UNIQLO 、 Facebook 都已投入相關研究。   後段則是分享台灣或亞洲幾個有關腦波開發的成果,並帶領學生體驗「用腦玩遊戲」的困難與否。 (二)個人心得   聽完演講有一種「原來目前腦波研究已進步到這種地步了,我的認知好狹隘啊!」的感覺,除了接收到一連串與腦波有關的分享與新知識外,其中最讓我驚訝的地方在於-有科學家想投入利用腦波就能傳遞訊息的發明,減少文字或語言的輔助,我第一直覺是:太可怕了。   若「透過腦波就能了解對方在想些什麼」這件事成功了,大概會有非常多牴觸倫理的部分,就和當初複製羊桃莉的產生引起軒然大波一樣,想必又是一場科學進步與人倫之間的拉扯。   再者,曾有人這麼說過:「我們這一代其實很可憐,電子化的發明與設計大量地替代了許多紙本記錄,讀書時有電子書,信件或通訊又 email 取代,記帳與寫日記時也有手機 app 。這些缺少的紙本記錄,將會造成未來人類研究現今歷史時,嚴重缺少這些重要的考古來源。能想像嗎?若是腦波傳遞訊息的發明成功了,人們將會更少使用文字,百年後說不定文字會成為過去,這是非常可怕的現象;再者,若透過腦波傳遞訊息時,接收到什麼不該得到的資訊,紛爭將會頻繁發生,後果不堪設想。   腦波研究或許使用在植物人的想法傳遞或是行動上非常有幫助,但我認為不該過分擴展其功能性(例如利用腦波與機器人結合,提升為半機器人的形態),而有違道德與倫理規範。 (三)加分題 Q : 感覺「用想像的」需要非常大的專注力,那如果專注到覺得疲乏之時,操作的產品會馬上失去功能嗎(比如腦波直升機直接掉落地面上)? A :這些都是可以用程式去做調整的哦!比如將落至地面的速度放慢,或是將偵測腦波的強度減落。

第4週 / 20171003 / 莊尚文講師演講心得 / B10610124 / 曲書毓

(一)演講內容         腦部的不同部位控制著不同的感知,而現在科技不斷的進步,慢慢的已經能運用科技把腦部意識直接控制身邊的所有事物,莊尚文講師也運用上課前播放關於腦波科技的電影片段像是:(阿凡達)、(腦波遊戲)等等,讓我們更能理解現有關腦波控制的相關資訊,市面上已有相關的產品 NEUROWEAR (腦波感應貓耳) 需要戴上這個可愛的猫耳朵,她的腦波數據就可以自動被探測和感知,通過兩個可愛的耳朵可顯示出来,心情的好壞、身體愉悅和疲憊,每一個细微的變化,都可以精確感知! NEUROWEAR (腦波相機記錄感動時刻) 與 apple 公司合作,現在的人都想需要紀錄每一個感動的時刻,這台機器可偵測腦波來啟動相機記錄下感動的時刻 Facebook Building 8 (腦波溝通技術) 在手指敲擊鍵盤之前 就能從腦波中解碼 得知接下來想要表達的語意        現在已有許多大廠商都已開始投入更多資源在腦波科技的開發上,未來將帶來更多無法想像的新奇科技 (二)個人心得        在這次的上課中除了喚起我腦中的小宇宙之外,開始會去思考目前的科技所給市面上帶來的影響,如何從最小的細節去改變並成就好的設計。這次課程的後半段講師給我們大家試玩關於腦波的小遊戲,運用腦的專注力來控制遊戲的走向,真的超酷,這款遊戲不管是從整體架構的設計跟創意思考還有到美術編排的設計都是我們學生該去學習的 (三)延伸與問題       問:腦波遊戲哪一部分是跟設計相關?           答:不管是頁面設計還是內部的人物設計、動畫設計等等都是屬於設計領域的

第4週 / 20171003 / 莊尚文講師演講心得 / B10610125 / 黃盈瑄

(一)演講內容 主題:腦波商品設計.感知互動實驗室        在過去的電影"阿凡達"與最近剛上映的"腦波遊戲"中,都出現關於大腦科學的技術。隨著時代進步,人類也漸漸實現「電腦」與「大腦」連結的可能,最常見的例子像是腦波耳機,利用的就是大腦中無時無刻放出的電—「腦波」。 實際舉例: 日本 Neurowear.腦波感應貓耳朵 腦波耳機加上可愛的貓耳,產品啟動後,它會偵測分析當下人的心情與腦波,會出現不同的動作。像是開心專注時,原本垂下來的貓耳會把耳朵打開。 日本 Neurowear.腦波相機紀錄感動時刻 利用腦波耳機連結手機 iphone ,偵測當時的開心程度,到達某個數值時,會自動通知手機拍攝當下那一刻。 日本 UNIQULO 腦波耳機結合服裝穿搭,當你在六百多件中選不出適合自己的衣服時,利用大腦科技幫你選出四件最適合的服裝,省下許多煩惱的時間。 台灣與美國研發團隊.腦波下圍棋是全球首例、台灣 神念科技.可得知專注度的腦波遙控車、中國 Umind.腦波駕駛小台無人機、美國 IBM.以念力控制小型機器人......等。 (二)個人心得        常常聽人家說:「設計無所不在」,聽完這次演講更能了解這個意思 ! 大腦科技是我曾未進入的領域,原來大腦中的腦波已經被科技運用得如此多樣,也創造出許多有趣或實用的產品,可說是相當令人敬佩。在演講結束前,莊尚文講師也讓大家親身體驗利用腦波耳機來玩遊戲,破關成功的要素包括有個人的專注度、放鬆程度以及又專注又放鬆。而在遊戲介面設計方面,可說是我們設計系擅長的領域,除此之外,腦波耳機說不定也能再加以改造,未來有機會的話,希望能進科技領域好好學習,讓科技與設計擦出更大的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