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週 / 20171024 / 莊尚文講師演講心得 / B10610142 / 林芷歆
(一) 演講內容
這次的主題跟前三週的很不相同,是以看不到的「腦波」來做發想的腦波商品設計,他舉了很多已上架的腦波產品,如日本的腦波相機等,並提出了現今世代對腦波的研究與重視,舉凡出很多我們熟悉的品牌其實都有參與腦波商品研究,其中像Uniqlo,facebook公司......,像電影「阿凡達」也早在幾年前隱喻出腦波的發展可能,講師在最後讓我們體驗哈力波特的腦波遊戲,也提到了跨領域合作,遊戲程式可能是由資工系負責,而我們設計系負責角色及美術設定。
(二) 個人心得
這次的主題跟前三週的很不相同,是以看不到的「腦波」來做發想的腦波商品設計,他舉了很多已上架的腦波產品,如日本的腦波相機等,並提出了現今世代對腦波的研究與重視,舉凡出很多我們熟悉的品牌其實都有參與腦波商品研究,其中像Uniqlo,facebook公司......,像電影「阿凡達」也早在幾年前隱喻出腦波的發展可能,講師在最後讓我們體驗哈力波特的腦波遊戲,也提到了跨領域合作,遊戲程式可能是由資工系負責,而我們設計系負責角色及美術設定。
(二) 個人心得
看不到的腦波能被偵測出來做成生活中的各種運用真的很酷,感覺也被披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像是uniqlo的用腦波幫你找出適合的衣服,幫了像自己這種「有選擇障礙」的人很大的忙,不過往另一頭去思考,腦波被偵測出來,心情毫不保留的被大家知道,這真的是最好的嗎?像講師還有提到,日後非常有可能可以運用腦波打字,傳達訊息,雖然對某些用途(如植物人來說)確實是一大福祉,現今也是個講求效率的時代,但是會不會腦波研究越趨發達,日後人與人便會減少親自聯繫接觸的溫度,越來越冷漠疏離呢?我覺得腦波研究是一個往後值得探討其運用及平衡的大課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