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週 / 20170926 / 李杰庭講師演講心得 / B10610128 / 黃觀如


(演講內容

如何創作?設計不全然是天馬行空,憑著靈光乍現就能完成的事,可通過理性有系統的分析自己創作的脈絡,也更能釐清創作的意義。以下採用5W1H法則來一一了解:

  • WHY為什麼要創作?身為設計人,想要擁有的安定生活基礎有「工作、自由接案、名聲」,為了達成這三項,必須要創作。
  • WHAT:創作什麼好?在學生時代,可以運用課堂作業的主題下去延伸,把課堂作業做到一定的水準,即能成為創作的累積(而非單純交差作業了事),甚至能和各大競賽做結合,不僅省下另外準備的時間,也能獲得競賽經驗。最重要的事,將創作彙整成作品集,發布在網路平台(如 issuu),即有被業界挖角的可能。
  • WHERE:要在什麼場合或平台展示作品?媒介不同,所需採取的設計手法也會有所差異。
  • WHO:作品呈現給誰看?是客戶還是競賽評審?了解對方的喜好,完成的作品也較能獲得賞識與共鳴。
  • WHEN尤其是參加比賽時,必須格外注意活動資料的繳交期限!若是參與國際競賽,須將郵寄至海外的時間與金錢成本一併考量。
  • HOW:為什麼要創作?從一開始進行創作時,將自身的思路詳細紀錄,有助於上台報告分享設計理念時,能介紹的更加完善。


最後講師提及「Nothing is random」,從現在開始,將自己未來的每一步做規劃,為生活做整理,都是在為自己累積創造機會的資本。


(個人心得

在第一節的基本設計課時,老師問:你們做設計時都是憑空出來想法嗎?還是有思路可以依循?
高職時,我經常忽略思考的過程,如果能將每次的想法都紀錄下來,累積下來,能知道自己創作的初衷或喜好,甚至發現自己是否限制了發想方式。因此我認為講師對於5W1H的講解很透徹,也讓我們對於如何起頭創作這件事,有個方向可以嘗試。
講師介紹了很多國際比賽,讓我對於大一到大四怎麼規劃生活,有初步的想法。在演講中,比起討論設計的各個面向,更為還懵懵懂懂的我們提供學習指引。

現今資源取得容易,從講師提供的開始著手,隨著時間累積想必能得到許多收穫,不論是設計能量,或對大學的理想規劃。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第3週 / 20170926 / 李杰庭講師演講心得 / B10610146 / 陳韋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