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週 / 20171003 / 莊尚文講師演講心得 / B10610110 / 黃采媛
(一)課程內容
本堂課著重於腦波感知的應用實例,並提及身為一位設計師,可以以腦波感知作為發想,創作最因應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講師列舉了至今為止,在全世界發行的各類腦波產品。例如日本Neurowear公司製作的腦波感應貓耳朵,能隨著佩戴者的心情而擺動;Facebook旗下的一個部門Building 8 正在研發不需打字只需動腦即可輸入文字的技術;台灣台南大學、交通大學和美國合作,製作用腦波下圍棋的遊戲,目前雖然無法達成「心意所指,棋子所至」,但未來的發展是令人期待的。
腦波放電對於現今21世紀仍是一項稍嫌陌生的嶄新研究,他將帶給人類與自然或好或壞的結果,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二)個人心得
或許是因為人類對於未知的科技本能地感到恐懼,在接觸到腦波感知技術的同時,內心充滿著許多質問與擔憂,隱私、人權等等的疑問也不停的在腦海中盤旋。不過我明白這堂課的主旨在於,我們在創作設計的同時,要有跨領域的觀念及能力,並且與時俱進,明白現在科技趨勢的大方向,才能更有機會創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看到講師舉出目前的應用實例,大多以娛樂、遊戲性質居多,也有提升學生的專注度和放鬆度的說法,不過我也期待這項技術未來也能在生活上其他方面有較顯著的實用性,讓感知互動不只是帶給大眾休閒娛樂,更可以實質的提升社會的生活品質。而這也仰賴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努力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