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週 / 20171003 / 莊尚文講師演講心得 / B10610106 / 陳玟靜
(一)演講內容
台科資源:
@ 國際大樓 11樓 感知互動實驗室
感知互動實驗室
關於腦波
只要我們活著,大腦皆是不停的放電
- 日本NEUROWEAR公司
- 腦波感應貓耳朵 ➔ 隨心情改變耳朵樣子
- 腦波相機記錄感動時刻 ➔ 頭戴式 iPhone
- 日本 UNIQLO
- UMOOD 利用大腦科技幫你找到最適合穿搭
- 日本鳥取大學
- 人在千分之 8 秒內看到相同圖片會發出同樣的腦波 ➔ 腦波認證
- 美國 Facebook
- 神秘硬體開發部門 Building 8 ➔ 研發腦波打字
- 美國 NEURALINK
- 讓人腦連結人工智慧 ➔ 未來對抗國家級的人工智慧競爭,避免WWIII
- 美國 NEURABLE
- 於美國電腦動畫展 Siggraph 2017 ➔ 讓你用意念玩 VR
- 美國 IBM BLUEMIX
- 利用腦內意志控制機器人
- 英國 The Place 公司
- Google 眼鏡腦波儀
- 台灣、美國研發團隊
- 全球第一次,用腦波下圍棋,準確度九成
- 台灣 神念科技 NEUROSKY
- 腦波遙控玩具車
- 腦波 App 檢測小孩子專注力、個性
- 能否檢測大腦發育遲緩孩童?
- 台灣研發
- 腦波控制無人機 ➔ 監視戰場與遠端武器射擊
- 大陸 Umind
- 腦波介面設計 操控無人機
- 澳洲西澳大學
- 電擊頭盔 ➔ 電流比電動牙刷還弱,刺激大腦運轉,使人短時間記憶力增加一倍
台科資源:
@ 國際大樓 11樓 感知互動實驗室
(二)個人心得
這次的課題,是我近期聽過最新穎的,近幾年來常聞VR、AR的創新,不過腦波相關的運用,一直到這一次才有機會了解。在課堂中講師舉了許多產品當例子,目前看來似乎都有瑕疵,我認為尤其是外觀的部分,正常來說應該不會讓人想戴上街頭...?但概念來說非常好,科技總是不停地進步,腦波解讀方面的技術,相信能幫助身體癱瘓而無法動彈、溝通的病人們。
此外,講師還提到這些產品目前也能運用在操控無人機成為武器,我相信軍事研發是種必然,說不定有天面對的不是其他國家、種族的人類,而是如電影場景般的外星人?但還是希望武器等級提升不要導致人類戰爭的更加慘烈。
最後針對腦波偵測未來的趨勢,朝著如同「心電感應」的溝通模式。我認為這侵犯了部分隱私,即使內容有解釋到,被翻譯出來的話語,是大腦中經過思考,已經傳送到「語言中心」的言論,但是否有時還是會有機器「脫心而出」的情況?是否會導致無法「三思而言」,而產生原本能避免的爭執?又或者,若人類連開口說話都想省下來了,那是否會變得越來越笨?以上僅為個人淺見,希望未來有機會能深入探討。
(三)加分題:提問與答覆
Q:偵測的敏捷度?
A:速度不是問題,困難點是如何偵測而辨別腦波及其演算法。
同樣都是強烈的腦波,怎麼判斷是興奮?是喜歡?是憤怒?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