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週 / 20170926 / 李杰庭講師演講心得 / B10610116 / 蔡心愉



()演講

      麥可・尤金・波特曾說:「The company without a strategy is willing to try anything.」嘗試,是能激發創意的一個好方法。然而,當我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跟金錢能去嘗試和實驗時,該怎麼辦呢?今天,李杰庭學長提出5w加1h的思考方法,分別是why、what、where、who、when以及how。
       首先,關於「why」,為什麼我們要做設計的這個問題,學長的答案非常現實:賺錢。的確,賺錢很重要,因為即使我們有再好的設計在手,沒有錢的輔助,也無法將想法具體化。
       第二,關於「what」,我們想要做設計的哪一類門?選擇一個你喜歡並想要一直做下去的,然後在大學期間盡可能地多看、多學、多累積作品。
       第三,是常常被忽略的「where」。我們嘔心瀝血完成的作品要展現在哪裡?善用網路上的交流平台,例如behance、pinterest、fdieline、dribble、design milk和 issuu等等。將自己的作品丟上去讓更多人看見,或許可能因此找到自己的未來。
       第四,「who」這個問題幫我們鎖定了一個案子該努力的方向。商業設計是為了商業而生,我們將產品輸出的對象是使用者,要思考他們喜歡、適合及需要什麼。或者是一場比賽,一份作業,對象就瞬間轉為評審及老師。「知己知彼,敗戰百勝」,了解對方想要什麼才不會功虧一簣。
       第五,無論做什麼事都緊扣著的「when」。除了平時大家就在追趕的deadline之外,還有更多小細節需要注意。整個製作過程需要多久?合作的廠商什麼時候給的出貨?若是參加比賽,郵寄的時間及費用,是不是也應該在最開始就納入考量?如何有效並準確的掌管時間因子,總是不容忽略。
       最後一個「how」,是綜上所有,最需要多方考量、最抽象的終級關卡。我們該如何做出作品呢?幫自己找到一個目標,開始mind mapping和製作mood board,訂造一個計畫及行程,然後為自己的成品拍攝美觀、加分的照片,並踏上這趟旅程。
       

()個人心得

       今天李杰庭學長的演講格外的清晰理性。他不給我們看作品,不告訴我們一些很詩意很抽象的想法。他告訴我們從現在開始,接下來的一步步該怎麼走。這是將經驗濃縮的精華。我很感謝他這樣分享,因為我切身的理解「萬事起頭難」,做事常常卡在第一關。如今,李杰庭學長提供了5w1h,讓我有了個起點。雖然這是最平凡的套路,但卻是最萬無一失的。另外,他特別提到的作品集的重要性我也感同身受。高中申請大學時就因為趕作品集而痛不欲生,除了要天天熬夜編排之外,更悲慘的是發現自己的作品原來少的可憐。我認為沒有足量的作品就代表沒有足夠的熱情,因此當時誇下海口,大學生涯要從大一開始累積作品。雖然目前還無法判定這會不會淪為一場空,但今天的演講又再次刺激和提醒我,要多嘗試多生產,不要害怕被嘲笑,因為就如學長最開始講的,「All you need is ignorance and confidence...... then success is near」。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第3週 / 20170926 / 李杰庭講師演講心得 / B10610146 / 陳韋霖

第3週 / 20170926 / 李杰庭講師演講心得 / B10610128 / 黃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