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週 / 20170919 / 李尉郎講師演講心得 / B10610146 / 陳韋霖
(一) 演講內容
「出其不意,卻合情合理」,講師大概是圍繞在這個主題去作發想,一開始的提問: 設計與藝術之間有什麼差別? 一開始我想到的則是說,設計是客觀的去思考,藝術是主觀層面較重,但是老師則說,其實藝術已經慢慢的與設計融合。
「出其不意,卻合情合理」,講師大概是圍繞在這個主題去作發想,一開始的提問: 設計與藝術之間有什麼差別? 一開始我想到的則是說,設計是客觀的去思考,藝術是主觀層面較重,但是老師則說,其實藝術已經慢慢的與設計融合。
在老師的設計當中,許多都是從反向來思考,像是木頭給人一種厚實,笨重的觀感,但是在設計中卻把它用在作登台上,薄薄一層木皮讓光滲透過去,在這精美作品的背後也累積了相當多的實驗,有一點想法我是認同講師的,有些資料網路上沒有,但不去做也什麼都不知道,第一次的實驗,第一次的嘗試,網路上來的資訊也是人們辛苦實驗收集來的數據,看到講師的工作師滿目蒼夷,也就知道說,
其實在那光鮮亮麗的表面下,隱藏著許多付出的汗水與時間。
「出其不意,卻合情合理」,如果把這運用在設計上,那 ''它'' 可能就是個很成功的設計。
(二) 個人心得
因為怕困難而不做,但終將會面臨。不如早點去做,省去了擔心的時間。未來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講師的主題雖然是在講說「反向的思考」,我覺得這個也很重要,但是我記憶中比較深刻的卻是,工作室那實驗過後的場景,桌上擺滿著試作品與草稿,通常人們看的太過表面,不會知道背後的過程有多麼艱辛,我很佩服那種毅力,不是說想嘗試就做的到的,而是要持之以恆,對此抱有著興趣,全力投入在其中,那才是在成功的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點。
(三) 加分題 : 提問與答覆 或 延伸閱讀
有一個牙齒的杯子很有趣,但是它生產的過程卻是有限的,最後只能以人工的方式製作細節,這麼有創意的設計,但卻因為生產的問題而導致能上市販售的數量減少,有沒有能快速做出模子來大量生產,又不會價格太高的方法呢?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