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週 / 20170919 / 李尉郎講師演講心得 / B10610145 / 王靖蓉
(一) 演講內容
設計是甚麼?與藝術的差別又在哪裡一?這些一直不斷被人們拿出來討論、爭議的問題李尉郎講師告訴我們答案。在這個藝術與設計邊界越來越模糊的社會中,設計所強調的便是「溝通」,而他最重要的無非是傳達設計者的想法,並讓使用者能清楚理解,在實驗、製造、使用的過程傳達彼此的理念。講師提到,一個好的設計作品既能夠同時傳達理念給使用者,也具有十足的創意吸引消費者的目光,所謂「出奇不意,卻又合情合理」,而要同時做到這兩點需要經過突破常識的思考和不斷的實驗,透過反向邏輯思考與認知上的反差創造出奇不意的新鮮感,講師舉了幾個例子:以白米為造型的耳環,傳達位置影響物體的價值與認知,與結合牙齒與馬克杯的商品,雖然外觀上有些驚悚,但成功創造話題,以及低調情侶的情侶衣,給予了商品「心靈上的意義」,讓他不只是一件素色衣服這麼簡單……諸如此類突破原本形式的設計品,是設計讓他有了更深層的意義。
講師提到台藝大在新一代設計展的汙水冰棒,成功吸引到了媒體和大眾的目光,甚至被國外爭相報導,原本只是普普通通的畢業展,卻也著實成功讓大眾開始關注汙水的議題,這便是運用了汙水與冰棒這種反差的結合,與水之間的關聯性,「出奇不意,卻又合情合理」的設計作品。
(二) 個人心得
講師舉了很多例子讓整個演講很生動也很容易理解,也有提出很多不同的思考方式,讓我們這些設計初學者對這塊領域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對於設計作品的心路歷程有了粗略的概念。聽到了這麼多對於創意的思考方法,讓我覺得有點像作文的譬喻法、映襯法,這些修辭都是為了讓閱讀文章更加生動,如同設計一樣,為了讓作品更有吸引力,設計者的所進行的修辭包裝是文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其中我最喜歡的例子是低調情侶的素色衣服,透過「完成儀式」賦予商品不同的意義,讓原本看起來沒什麼特殊的物品有了價值,透過消費者與商品之間的互動,帶來出奇不意的效果。
聽完這個課程,我認為一個好的設計,必須要脫離設計者本人的認知,甚至要脫離設計圈,轉而面向大眾,以沒學過設計的一般人作為設計的目標族群,講師也提到,作品完成之前必須進行一次又一次的社會測試,經過不同的眼光篩選,接納不同的意見並改良,將設計理念清除傳達給消費者才是本質。
這次個演講非常生動,也重新定義了我對設計的見解,希望在將來也能創造出「出奇不意,卻又合情合理」的作品,好好運用設計這個溝通媒介傳達出想法。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