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週 / 20170919 /李尉郎講師演講心得 / B10610144 / 高映涵

() 演講內容

  演講一開始,老師便拋出了問題:設計究竟是要解決什麼問題?設計和藝術的差別在哪裡?

    就像是商業和藝術電影的差別,商業電影的取向是大眾化的,必須要被絕大多數人理解,而藝術電影則不然。導演能夠較為恣意地將想法投注進去,即使觀眾不一定能接受到。 設計既然是以「被理解」為主要目的,那麼進行「明確的溝通」便是第一要務。然而只是傳遞訊息還不夠,一個好的設計作品,正是要能夠「出其不意,卻又合情合理。」才得以吸引人們的目光,並長存人心。
老師介紹了許許多多自己的設計實驗,並且提出了許多思考的觀點:

1.我們必須要能夠反向思考。
2,利用認知上的「反差」帶來驚喜感,卻又有相似之處(EX:材質相似、概念相反)。
3. 選對方法進行實驗。
4. 切入點和題材的選擇。尋找一個小的著入點,並把他發展開來。
5. 刪掉第一個想法。

    作品的資訊承載量影響其是否可以準確地傳達,載體和資訊同時也必須呈現對等的關係。而要如何表達,正是設計師們所需要面對的課題。
   
() 個人心得
   

    設計的主要目的是傳遞訊息,但生活在設計如此蓬勃發展的年代,設計卻也早已不只是傳遞訊息這麼簡單,我們必須要在快速流通並且數量龐大的作品之中,抓住人們的目光,並也要能夠傳達所想要述說的。

    要如何能夠給人留下印象,做出耳目一新的設計作品?聽到老師所說的「出其不意,卻又理所當然。」讓我眼睛一亮,突然覺得茅塞頓開。正是可以利用認知上的反差,帶來這樣的效果。例如老師所分享的作品—能夠發亮的樹幹,他將擁有「厚重、粗壯」印象的樹幹,以「輕薄」的樹皮來表達,這麼沉重的物件,卻又擁有光亮得以存在的虛無空間。這樣的對比充滿禪意。仔細思量,意義深遠。

    我很喜歡老師所舉例的許多件設計作品,他所提出的許多想法跟觀點更令我獲益良多。設計的本質正是思考,接觸到許許多多的思維方式,更能夠帶給我們成長的能量。

() 加分題


  無。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第3週 / 20170926 / 李杰庭講師演講心得 / B10610146 / 陳韋霖

第3週 / 20170926 / 李杰庭講師演講心得 / B10610128 / 黃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