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週 / 20170919 / 李尉郎講師演講心得 / B10610137 / 潘慧耘
(一) 演講內容
講師從最一開始提到設計的任務,便是「準確傳達及溝通」。這點區分了與藝術的不同,但現今設計的價值越來越趨近於藝術。因為設計在解決心靈層面上越來越加強。設計物是個載具,其所傳達的意義便是設計者想告知的。而設計的對象不能僅僅只是為了給設計相關的族群所了解,而是應該更加擴大,設計物才具有他所該有的價值,才是真正的在解決問題。
另一重點「出奇不意卻合情合理」,「出奇不意」換句話說便是「認知上的反差」,例如物體的對比、位置的改變等等,造成人們的好奇。而當我們想出一個出奇不意的點之後,要去使它合理化,否則訊息無法準確傳遞。
講師也提到「人的行為」分為「有意識」及「無意識」。當我們從有意識下手時,有意識的動作成為「儀式」,動作的執行會大於產品本身,例如去Tiffany買鑽戒便是一種儀式。從無意識下手時,會容易使「出奇不意」合理化。
最重要的還是回歸於對事物的觀察及實驗,唯有不斷的實驗才能達到設計的任務—「傳達」。
(二) 個人心得
我一直認為所謂「設計必須解決問題」是解決實用性質,卻忽略了「心靈層面」的重要性。除了實用及美觀,心理上的娛樂也非常重要,現代人也重視娛樂,追求實用性已經不是最主要的了,而是這項設計物是否讓我得到心理上的愉悅?因為追求美好的生活是五們所嚮往的,我想這也是情感設計之一。
講師說到出奇不意就像是作文要破題一樣,讓我想到其實設計就像寫作一樣,要如何去呈現?如何去傳達?怎麼編排?這都是設計與寫作共通的。這也同時訓練著自己如何將事物連結起來,聽著講師一步一步地說好像就會理所當然的這麼想,然而實際設計時似乎又不是這麼一回事,難以將出奇不意合理化。這對我來說是一大課題。
(三) 加分題
[延伸閱讀]
出奇不意卻又合情合理的設計 紙捲手電筒
http://ldope.com/news/design/paper-led-torch-by-kazuhiro-yamanaka/
同樣是紙捲手電筒 帶著更多「人的行為」在內
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1975
講師從最一開始提到設計的任務,便是「準確傳達及溝通」。這點區分了與藝術的不同,但現今設計的價值越來越趨近於藝術。因為設計在解決心靈層面上越來越加強。設計物是個載具,其所傳達的意義便是設計者想告知的。而設計的對象不能僅僅只是為了給設計相關的族群所了解,而是應該更加擴大,設計物才具有他所該有的價值,才是真正的在解決問題。
另一重點「出奇不意卻合情合理」,「出奇不意」換句話說便是「認知上的反差」,例如物體的對比、位置的改變等等,造成人們的好奇。而當我們想出一個出奇不意的點之後,要去使它合理化,否則訊息無法準確傳遞。
講師也提到「人的行為」分為「有意識」及「無意識」。當我們從有意識下手時,有意識的動作成為「儀式」,動作的執行會大於產品本身,例如去Tiffany買鑽戒便是一種儀式。從無意識下手時,會容易使「出奇不意」合理化。
最重要的還是回歸於對事物的觀察及實驗,唯有不斷的實驗才能達到設計的任務—「傳達」。
(二) 個人心得
我一直認為所謂「設計必須解決問題」是解決實用性質,卻忽略了「心靈層面」的重要性。除了實用及美觀,心理上的娛樂也非常重要,現代人也重視娛樂,追求實用性已經不是最主要的了,而是這項設計物是否讓我得到心理上的愉悅?因為追求美好的生活是五們所嚮往的,我想這也是情感設計之一。
講師說到出奇不意就像是作文要破題一樣,讓我想到其實設計就像寫作一樣,要如何去呈現?如何去傳達?怎麼編排?這都是設計與寫作共通的。這也同時訓練著自己如何將事物連結起來,聽著講師一步一步地說好像就會理所當然的這麼想,然而實際設計時似乎又不是這麼一回事,難以將出奇不意合理化。這對我來說是一大課題。
(三) 加分題
[延伸閱讀]
出奇不意卻又合情合理的設計 紙捲手電筒
http://ldope.com/news/design/paper-led-torch-by-kazuhiro-yamanaka/
同樣是紙捲手電筒 帶著更多「人的行為」在內
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1975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