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週 / 20170919 /李尉郎講師演講心得 / B10610116 / 蔡心愉
(一) 演講內容
設計是什麼?好的設計需要具備什麼條件?每人心中各有答案,而李尉郎講師在課堂上提出自己的觀點:能與使用者「明確的溝通」以及能「出其不意卻合情合理」。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應具備的能力,而在社會一步步變複雜,產生交易、買賣等行為以後,溝通更甚為重要。設計師的產品要能為社會所理解,因此明確的溝通必然需要成立,然而這並非只局限於設計者與設計者之間。設計是一種思維,但他並不是大眾化的。儘管如此,輸出的產品卻需要擺在大眾面前。於是我們要去實驗、紀錄、觀察、搜集,去透過各種過程來達到明確的溝通。
世上商品這麽多,有這麽多人在溝通、理解,而我們要怎樣才能從中脫穎而出呢?備受矚目的永遠是特別的、出其不意的東西。這其實不難,只要把褲子戴在頭上就是一種方法。但是為什麼這麼做?你想表達什麼?在塑成認知上的反差來創造出其不意時,合情合理必須要是穩固的基石,支撐那些破天窗的想法。這才是最難的。
老師課堂上展示了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的產品,有鳥門鈴、木頭立燈、米粒耳環、牙齒馬克杯、口袋毛巾、醬料衛生紙、還有連在一起的情侶T。仔細想想會發現這些產品都只是在小地方做細微的改變而已。譬如位子能決定不同的意義、材質能帶來不同的感受、利用人類本能的行為模式衍生便利、創造一種儀式的執行讓大眾與產品互動、抑或只是最簡單的故事串連。當我們找到不同的切入點,用反向的邏輯去思考,我們能夠使同樣的東西帶出不同的環境,於是你的設計就被世人看見,進入世人的內心。
綜上所述,溝通與變化思考是不可忽視的。老師提供給我們的只是一個簡易包,內含基本的載具與他個人整理出的意義。但是當其投射出來撞到在座的我們,會像撞球一樣各自散開。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設計」,將是我們要繼續探索的。
(二) 個人心得
聽了老師的演講,我發現自己的理念跟老師的有許多相似。因此在課堂上時時產生共鳴,也讓我更深入的思考。我喜歡設計,因為它有無限可能,這在某些層面與「出其不意」有點像。然而這卻是讓我最質疑自己能不能成為好設計師的部分。道理要懂很簡單,由小出發為大,由大收斂為小,這過程中能有千奇百怪的變化,然而最後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我往往無法完整表達。
不會表達、不會溝通是不是很大的一個阻礙?我思考。但轉念一想,它卻是擁有最多發展空間的。到處觀察,到處體驗,這是我整理出來最有效又最簡單的方法。李老師講了這麼多,每個人都很投入其中,但是在化抽象為具體的過程當中,是一場看不見的競賽。而在切磋、碰撞的軌跡上,又有什麼新的乍艷,作為設計師的我們,在未來將大幹一場。
(三) 加分題
無。
附件:
第一組探討台科大「行」的不便
不知道體育課上課地點
到三餐的路很黑很暗又不明顯
校門口校園地圖很隱蔽
找不到社團大樓跟韻律教室
健身房很悶很臭不通風
紅綠燈秒數分配不均
離捷運站太遠
Ubike數量太少
人與車之間的動線規劃不完善
工程二館和管理大樓的室內標示很複雜
設計是什麼?好的設計需要具備什麼條件?每人心中各有答案,而李尉郎講師在課堂上提出自己的觀點:能與使用者「明確的溝通」以及能「出其不意卻合情合理」。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應具備的能力,而在社會一步步變複雜,產生交易、買賣等行為以後,溝通更甚為重要。設計師的產品要能為社會所理解,因此明確的溝通必然需要成立,然而這並非只局限於設計者與設計者之間。設計是一種思維,但他並不是大眾化的。儘管如此,輸出的產品卻需要擺在大眾面前。於是我們要去實驗、紀錄、觀察、搜集,去透過各種過程來達到明確的溝通。
世上商品這麽多,有這麽多人在溝通、理解,而我們要怎樣才能從中脫穎而出呢?備受矚目的永遠是特別的、出其不意的東西。這其實不難,只要把褲子戴在頭上就是一種方法。但是為什麼這麼做?你想表達什麼?在塑成認知上的反差來創造出其不意時,合情合理必須要是穩固的基石,支撐那些破天窗的想法。這才是最難的。
老師課堂上展示了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的產品,有鳥門鈴、木頭立燈、米粒耳環、牙齒馬克杯、口袋毛巾、醬料衛生紙、還有連在一起的情侶T。仔細想想會發現這些產品都只是在小地方做細微的改變而已。譬如位子能決定不同的意義、材質能帶來不同的感受、利用人類本能的行為模式衍生便利、創造一種儀式的執行讓大眾與產品互動、抑或只是最簡單的故事串連。當我們找到不同的切入點,用反向的邏輯去思考,我們能夠使同樣的東西帶出不同的環境,於是你的設計就被世人看見,進入世人的內心。
綜上所述,溝通與變化思考是不可忽視的。老師提供給我們的只是一個簡易包,內含基本的載具與他個人整理出的意義。但是當其投射出來撞到在座的我們,會像撞球一樣各自散開。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設計」,將是我們要繼續探索的。
(二) 個人心得
聽了老師的演講,我發現自己的理念跟老師的有許多相似。因此在課堂上時時產生共鳴,也讓我更深入的思考。我喜歡設計,因為它有無限可能,這在某些層面與「出其不意」有點像。然而這卻是讓我最質疑自己能不能成為好設計師的部分。道理要懂很簡單,由小出發為大,由大收斂為小,這過程中能有千奇百怪的變化,然而最後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我往往無法完整表達。
不會表達、不會溝通是不是很大的一個阻礙?我思考。但轉念一想,它卻是擁有最多發展空間的。到處觀察,到處體驗,這是我整理出來最有效又最簡單的方法。李老師講了這麼多,每個人都很投入其中,但是在化抽象為具體的過程當中,是一場看不見的競賽。而在切磋、碰撞的軌跡上,又有什麼新的乍艷,作為設計師的我們,在未來將大幹一場。
(三) 加分題
無。
附件:
第一組探討台科大「行」的不便
不知道體育課上課地點
到三餐的路很黑很暗又不明顯
校門口校園地圖很隱蔽
找不到社團大樓跟韻律教室
健身房很悶很臭不通風
紅綠燈秒數分配不均
離捷運站太遠
Ubike數量太少
人與車之間的動線規劃不完善
工程二館和管理大樓的室內標示很複雜
留言
張貼留言